▲特色蔬菜——无筋紫菜豆的种植技术
特色蔬菜——无筋紫菜豆的种植技术
mg冰球突破网站售后服务中心 编辑
紫菜豆(Violet Phaseolus,ulgaris)又名:紫色四季豆、紫色芸豆、紫色玉豆,花冠为深紫红色。豆科,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。以嫩荚或种子作鲜菜,也可加工制罐、腌渍、冷冻与干制。紫菜豆与一般普通菜豆外观为紫色和绿色的区别,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,常食可健脾胃,增进食欲。夏天多吃一些紫菜豆有消暑,清口的作用,菜豆种子可激活肿瘤病人淋巴细胞,产生免疫抗体,对癌细胞有非常特异的伤害与抑制作用,即有抗肿瘤作用。
一、生物学特征特性
紫菜豆有矮性与蔓性两类。叶为三片小叶的复叶,叶腋间抽生总状花序,花紫红色。自花授粉。荚果断面扁平或近圆形,紫色或深紫色。天上无筋紫菜豆种子肾状,浅黄褐,参考千粒重290~300克,播种后子叶出土。
紫菜豆与其它菜豆一样性喜温暖,不耐霜冻,不耐高温,对温度要求较严,因此早春必须在晚霜过后才能进行露地栽培。种子在8℃~10℃时开始发芽,最适温在18℃~25℃。低于15℃或超过32℃高温,易引起落花落荚,豆荚短小畸形,产量降低,因此,均在春秋两季栽培。
二、天上无筋紫菜豆的品种类型
该品种是mg冰球突破网站从墨西哥和阿根廷菜豆品种资源材料中,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蔓生紫色菜豆优良品种,其突出特点是紫色、无筋、优质,适于鲜食、速冻加工兼用,极具特色。植株蔓生,株高3-4米,生长势强,叶柄、茎、花、荚均为紫色,叶倒心形,叶脉也为紫色,豆荚长18-22厘米,呈长圆条形,肉厚细嫩,口感鲜美。具有早熟、无筋、优质、丰产、耐老熟、整齐度好等优点。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,喜凉爽,抗病虫、抗逆性强,适应性广,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采收嫩豆荚。嫩豆荚为艳丽的紫红色,给人一种悦目、富贵的感觉,除了具有一般菜豆富含维生素C之外,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--花青素,被医学界和营养学家认为具有抗氧化、防衰老,防癌等作用。不仅适宜鲜食,更适用于加工厂速冻保鲜加工出口。
三、适应条件
1、温度:紫菜豆比较耐冷,忌高温,在气温低于5℃时才受冻,遇霜冻地上部分死亡。生长发育要求无霜期120天以上,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~30℃,3~4天发芽,最高温30℃,最低温15℃。低温发芽时间长。
2、光照:属异花授粉、短日照作物,并喜欢阳光充足。日照时间越短,阳光充足,芸豆开花、结荚、成熟时间越提前。反之,日照延长,阳光不足,芸豆开花、结荚、成熟时间延长,枝叶徒长,甚至不能开花结荚。
3、水分:在全生育期内,芸豆要求比较充足而均匀的水分,开花结荚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,也就是需水临界期。此时若缺水,对产量影响较大。
4.土壤:菜豆根系比较发达,适于在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壤类型的土壤种植,对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太适宜。土壤酸碱度以中性和稍酸性为好。
四、播种育苗
1、精细整地:菜豆栽培比较容易,一般前作收获后经翻土、晒垡、冻垡,以利提高地力,选择土层深厚,肥力中等,地下水位低,排水良好,通风向阳,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,定植前再耕一次。施足底肥,整地前每亩撒施农家肥1500-2000㎏,播种前每亩用25㎏复合肥作种肥,但切忌磷钾与种子接触。
2、播种:紫菜豆为种子播种,在土壤温度10度时就可以播种,插前晒种1~2天,可促使发芽整齐。低温期播种,有防止烂种的作用。菜豆种子的饱和水分为种子重量的100~110%。在20~20℃水温下,浸种5~30分钟后开始吸水,8~10小时达到饱和水量。发芽是靠子叶贮藏的养分建成初生的根、茎、叶。子叶贮藏养分的消耗只维持较短时间。在生长过程转换后数日并在子叶脱落前,子叶的贮藏养分便消耗怠尽。
紫菜豆播种后遇较长时的低温或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烂种。而江南各地的冬春季节,常常出现低温和低温阴雨的气候,易造成春播紫菜豆烂种和死苗。因此,春紫菜豆多行育苗栽培。北方越冬和早春栽培,育苗的时间根据季节及设施条件而异,紫菜豆根系再生力弱,一般在第一对真叶开展前后移植,带土移植的苗可以大些,而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理想。
3、合理密植:菜豆垄作栽培,喜湿而怕涝,垄作栽培能提高地温,利于排水排湿,保持土壤通透性。净种植菜豆以行距50㎝-80㎝起垄,每亩播种2000-2500株,亩用种1.2-1.5公斤,每穴播1-2粒(根据种子发芽率而定),播种深度在5-8厘米。上等田每亩1600株,种植规格为80㎝×40㎝,中下等田每亩1800-2000株,种植规格70㎝×35㎝。合理密植应把握肥地稀播,瘦地密植的原则,肥地利用地力,以植株优势实现高产,瘦地利用群体的优势增加产量。
五、田间管理
1、幼苗的发育:菜豆幼苗期的生长,对以后的生长有很大影响。而菜豆幼苗的生长,与第一对真叶的健全与否有密切关系。菜豆的子叶虽在发芽时出土的,但很少进行光合作用。因此,主要靠第一对真叶制造营养物质,供给植株生长。第一对真叶的幼苗生长中可促进初期根群的发育和顶芽的生长。自第一对真叶到长出第一片真叶,一般需4~5天。如第一对真叶脱落了,则需要15~2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才能长出第一复叶。如发现失去第一对真叶的幼苗,应立即拔除,用预备苗补种。
幼苗期又是花芽分化期,矮性种一般在播后20~25天,蔓性种在25天左右,当具有4—5天真叶,高约7厘米的幼苗便开始花芽分化。矮性种在主枝和侧枝的腋芽差不多同时进行花芽的分化和发育,蔓性种约在主枝6~7节的腋芽进行分化,顺次向上部节位发展,而且都在主枝和侧枝各个壮健的部位形成花芽。
2、定苗间苗:在幼苗出现2-3片真叶进行,根据要求,留足状苗,去弱苗、畸形苗。每穴留1-2苗。菜豆的花芽分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。播种期不同;花芽分化期不同。播种期越迟,到达花芽分化的日数越短。这是由于播种越迟,气温较高,植株生育进程加快。气温在23℃时,菜豆从播种至花芽分化只需10天左右;在17℃时为14天;在9℃以下植株不仅没有花芽分化,而且一直处于子叶展开状态,几乎不生长。但从到达花芽分化的积温来看,大体上都在227℃~241℃。不同的播种期差异很小,而且蔓性种与矮性种都相同。
3、抽蔓前后管理:及时进行除草、培土、理垄、插杆,有利于通风透光,结荚饱满,提高产品质量。及时搭架,调整植株,当苗高30㎝时应插支架,并引蔓上杆,每塘插竹或木支架一根,长度约2m以上,以防风害,一次插不稳,透雨后再插一次。天上无筋紫菜豆属蔓性菜豆,抽蔓后搭人字架,支架前结合扒垄深中耕一次,支架后无法锄草,有草需及时拔除。
4、保花保果:开花后遇干旱或雨水过多会引起落花落荚,须注意浇水及排除田间积水,防止落花。结荚期要大量水肥,促进豆荚肥嫩。紫菜豆侧枝很多,茎叶繁茂,互相拥挤,影响通风透光,常导致落花落果,所以应适当打去过多的侧枝。紫菜豆花很多,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下部花,可以早将花梗尖端的花柄打去一部分,以使植株减少高度,增加开花结荚数,使养分集中于荚果,提早成熟。
六、病虫害防治
病害主要有白粉病、炭疽病和花叶病,生长期间可使用波尔多液、石流合剂、代森锌、甲基托布津等喷洒防治。虫害主要有地老虎、跳甲、卷叶螟、豆荚螟。地老虎可在犁地及播种等农事操作时人工捕杀,其它虫害可用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。
1、主要害虫
(1)豆荚螟
主要以幼虫蛀入荚内取食豆粒,荚内蛀孔外还堆积排泄的粪粒。可为害菜豆、扁豆、豇豆、碗豆及大豆等。老熟幼虫体长13-18毫米,紫红色,前胸痛板中央有人字形黑斑,两侧各有1-2个黑斑。老熟幼虫入土越冬,翌年羽化产卵于豆株上,孵化后为害,旱年害虫发生重于雨水多的年份。
防治方法:调整播种期,使荚期避开成虫盛发期。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喷药,可用90%晶体敌百虫700-1000倍液或青豆一遍净乳油2000倍液或20%杀灭菊酯3000-4000倍液,隔7-1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(2)蚜虫
主要寄主有蚕豆、豇豆、吸取斗液,引起植株生长势减弱,严重时停止生长,还传播病毒病。
防治方法:以药剂防治为主,常用药剂有40%乐果乳油1500倍液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50%避蚜雾3000倍液,连喷2-3次。
2、主要病害
(1)细菌性疫病(叶烧病)
可为害多种豆类,主要为害叶片、茎蔓和豆荚。叶上有渍状斑点,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,干燥时病部半透明,后穿孔,最后全叶干枯似火烧状。茎部病斑红褐色,长条形,稍凹陷,后干裂。豆荚病斑近圆形,稍凹陷,潮湿时病部可溢出黄色菌脓。高温多雨、缺肥、杂草多、虫害重的田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选用耐病品种。消毒种子。田间始发病时用抗菌剂401 2000倍液,1:1:200波尔多液或80%代森锌可湿粉剂800倍液,7天喷雾一次,53%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,或72%克露800倍液,连喷2-3次。
(2)炭疽病
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豆荚上,初由褐色小斑点扩大为近圆形斑,病斑中央凹陷,可穿过豆荚侵害种子,边缘同心轮纹。叶片病斑多叶背沿叶脉呈多形扩展,由红褐色变褐色,潮湿时病斑分泌红色粘稠物,茎部上病斑稍凹陷,褐色。
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。温暖、高湿、多雨、多雾、多露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。重茬、低洼、栽植过密、粘土地、管理粗放者,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实行轮作。种子消毒。增施磷钾肥。发病初用1:1:200波尔多液,或50%多菌灵,或80%代森锌可温性粉剂800倍液,或炭枯宁800倍,或25%施保克1000倍液,每隔5-7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(3)锈病
主要为害叶片、茎和荚,以叶片受害最重,初期为黄白色小斑点,后渐成为黄褐色凸起的小疱,病斑表皮破裂,散出铁锈色粉末。后期产生较大的黑褐色凸斑,表皮破裂,会露出黑色粉粒。
高温、高湿发病严重。露水多的天气蔓延迅速。
防治方法:轮作倒茬。发病后用25%粉锈宁2000倍液或40%敌唑酮4000倍液,或无锈园1000倍液,2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七、采摘紫菜豆有学问
天上无筋紫菜豆从播种至开始采摘,春季从播种至收获60~70天,前期温度低,栽得越早,生长期越长。秋季从播种到收获45~50天,采收期30~50天。
如何正确的采摘柴菜豆?
柴菜豆采收是柴菜豆生产中重要的一环。做到正确合理,适时采收,能多产优质柴菜豆,实现增产增收。那么何为正确的采摘方法:
1、采摘时间:紫菜豆的采收要掌握成熟度合适,太嫩影响产量、太老影响质量。一般采收适期为7-8分熟时,采收时间应在花谢后8天左右。这时紫菜豆嫩脆,纤维少、品质优,每天具体采收时间以上午9时前下午6时后为宜。
2、采收方法:采收时,要用中指顶住花梗,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柴菜豆,轻轻的掰下来,不要强拉硬扯,不要折断花梗和弄掉花蕾,不要采半截,要有顺序地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依次采净粗细、长短、成熟度一致的豆角,不能漏采和强采。漏采宜形成老豆荚,即影响其他菜豆的生长,又会降低品质,减少收入。
菜豆百事通
紫菜豆是菜豆大家族中的一员,菜豆在东方文化里称为“福豆”,可以谐音为:“福寿”,意为幸福安康,长命百岁,是后辈对长者的心愿和祈祷。“豆”又与“豆蔻年华”巧妙契合,意为风华正茂,朝气蓬勃,是社会对青年男女的希望,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。
一直以来,紫色都代表着神秘与魔幻、高贵与浪漫,同样,紫色的食物也被赋予了很多神奇的色彩。紫色蔬菜中含有最特别的一种物质花青素,花青素除了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、预防高血压、减缓肝功能障碍等作用之外,其改善视力、预防眼部疲劳等功效也被很多人所认同。对于女性来说,花青素是帮助防衰老的好帮手,其良好的抗氧化能力,能帮助调节自由基,长期使用电脑或者看书的孕妈妈更应多摄取。
特色蔬菜——无筋紫菜豆的种植技术
mg冰球突破网站售后服务中心 编辑
紫菜豆(Violet Phaseolus,ulgaris)又名:紫色四季豆、紫色芸豆、紫色玉豆,花冠为深紫红色。豆科,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。以嫩荚或种子作鲜菜,也可加工制罐、腌渍、冷冻与干制。紫菜豆与一般普通菜豆外观为紫色和绿色的区别,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,常食可健脾胃,增进食欲。夏天多吃一些紫菜豆有消暑,清口的作用,菜豆种子可激活肿瘤病人淋巴细胞,产生免疫抗体,对癌细胞有非常特异的伤害与抑制作用,即有抗肿瘤作用。
一、生物学特征特性
紫菜豆有矮性与蔓性两类。叶为三片小叶的复叶,叶腋间抽生总状花序,花紫红色。自花授粉。荚果断面扁平或近圆形,紫色或深紫色。天上无筋紫菜豆种子肾状,浅黄褐,参考千粒重290~300克,播种后子叶出土。
紫菜豆与其它菜豆一样性喜温暖,不耐霜冻,不耐高温,对温度要求较严,因此早春必须在晚霜过后才能进行露地栽培。种子在8℃~10℃时开始发芽,最适温在18℃~25℃。低于15℃或超过32℃高温,易引起落花落荚,豆荚短小畸形,产量降低,因此,均在春秋两季栽培。
二、天上无筋紫菜豆的品种类型
该品种是mg冰球突破网站从墨西哥和阿根廷菜豆品种资源材料中,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蔓生紫色菜豆优良品种,其突出特点是紫色、无筋、优质,适于鲜食、速冻加工兼用,极具特色。植株蔓生,株高3-4米,生长势强,叶柄、茎、花、荚均为紫色,叶倒心形,叶脉也为紫色,豆荚长18-22厘米,呈长圆条形,肉厚细嫩,口感鲜美。具有早熟、无筋、优质、丰产、耐老熟、整齐度好等优点。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,喜凉爽,抗病虫、抗逆性强,适应性广,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采收嫩豆荚。嫩豆荚为艳丽的紫红色,给人一种悦目、富贵的感觉,除了具有一般菜豆富含维生素C之外,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--花青素,被医学界和营养学家认为具有抗氧化、防衰老,防癌等作用。不仅适宜鲜食,更适用于加工厂速冻保鲜加工出口。
三、适应条件
1、温度:紫菜豆比较耐冷,忌高温,在气温低于5℃时才受冻,遇霜冻地上部分死亡。生长发育要求无霜期120天以上,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~30℃,3~4天发芽,最高温30℃,最低温15℃。低温发芽时间长。
2、光照:属异花授粉、短日照作物,并喜欢阳光充足。日照时间越短,阳光充足,芸豆开花、结荚、成熟时间越提前。反之,日照延长,阳光不足,芸豆开花、结荚、成熟时间延长,枝叶徒长,甚至不能开花结荚。
3、水分:在全生育期内,芸豆要求比较充足而均匀的水分,开花结荚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,也就是需水临界期。此时若缺水,对产量影响较大。
4.土壤:菜豆根系比较发达,适于在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壤类型的土壤种植,对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太适宜。土壤酸碱度以中性和稍酸性为好。
四、播种育苗
1、精细整地:菜豆栽培比较容易,一般前作收获后经翻土、晒垡、冻垡,以利提高地力,选择土层深厚,肥力中等,地下水位低,排水良好,通风向阳,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,定植前再耕一次。施足底肥,整地前每亩撒施农家肥1500-2000㎏,播种前每亩用25㎏复合肥作种肥,但切忌磷钾与种子接触。
2、播种:紫菜豆为种子播种,在土壤温度10度时就可以播种,插前晒种1~2天,可促使发芽整齐。低温期播种,有防止烂种的作用。菜豆种子的饱和水分为种子重量的100~110%。在20~20℃水温下,浸种5~30分钟后开始吸水,8~10小时达到饱和水量。发芽是靠子叶贮藏的养分建成初生的根、茎、叶。子叶贮藏养分的消耗只维持较短时间。在生长过程转换后数日并在子叶脱落前,子叶的贮藏养分便消耗怠尽。
紫菜豆播种后遇较长时的低温或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烂种。而江南各地的冬春季节,常常出现低温和低温阴雨的气候,易造成春播紫菜豆烂种和死苗。因此,春紫菜豆多行育苗栽培。北方越冬和早春栽培,育苗的时间根据季节及设施条件而异,紫菜豆根系再生力弱,一般在第一对真叶开展前后移植,带土移植的苗可以大些,而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理想。
3、合理密植:菜豆垄作栽培,喜湿而怕涝,垄作栽培能提高地温,利于排水排湿,保持土壤通透性。净种植菜豆以行距50㎝-80㎝起垄,每亩播种2000-2500株,亩用种1.2-1.5公斤,每穴播1-2粒(根据种子发芽率而定),播种深度在5-8厘米。上等田每亩1600株,种植规格为80㎝×40㎝,中下等田每亩1800-2000株,种植规格70㎝×35㎝。合理密植应把握肥地稀播,瘦地密植的原则,肥地利用地力,以植株优势实现高产,瘦地利用群体的优势增加产量。
五、田间管理
1、幼苗的发育:菜豆幼苗期的生长,对以后的生长有很大影响。而菜豆幼苗的生长,与第一对真叶的健全与否有密切关系。菜豆的子叶虽在发芽时出土的,但很少进行光合作用。因此,主要靠第一对真叶制造营养物质,供给植株生长。第一对真叶的幼苗生长中可促进初期根群的发育和顶芽的生长。自第一对真叶到长出第一片真叶,一般需4~5天。如第一对真叶脱落了,则需要15~2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才能长出第一复叶。如发现失去第一对真叶的幼苗,应立即拔除,用预备苗补种。
幼苗期又是花芽分化期,矮性种一般在播后20~25天,蔓性种在25天左右,当具有4—5天真叶,高约7厘米的幼苗便开始花芽分化。矮性种在主枝和侧枝的腋芽差不多同时进行花芽的分化和发育,蔓性种约在主枝6~7节的腋芽进行分化,顺次向上部节位发展,而且都在主枝和侧枝各个壮健的部位形成花芽。
2、定苗间苗:在幼苗出现2-3片真叶进行,根据要求,留足状苗,去弱苗、畸形苗。每穴留1-2苗。菜豆的花芽分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。播种期不同;花芽分化期不同。播种期越迟,到达花芽分化的日数越短。这是由于播种越迟,气温较高,植株生育进程加快。气温在23℃时,菜豆从播种至花芽分化只需10天左右;在17℃时为14天;在9℃以下植株不仅没有花芽分化,而且一直处于子叶展开状态,几乎不生长。但从到达花芽分化的积温来看,大体上都在227℃~241℃。不同的播种期差异很小,而且蔓性种与矮性种都相同。
3、抽蔓前后管理:及时进行除草、培土、理垄、插杆,有利于通风透光,结荚饱满,提高产品质量。及时搭架,调整植株,当苗高30㎝时应插支架,并引蔓上杆,每塘插竹或木支架一根,长度约2m以上,以防风害,一次插不稳,透雨后再插一次。天上无筋紫菜豆属蔓性菜豆,抽蔓后搭人字架,支架前结合扒垄深中耕一次,支架后无法锄草,有草需及时拔除。
4、保花保果:开花后遇干旱或雨水过多会引起落花落荚,须注意浇水及排除田间积水,防止落花。结荚期要大量水肥,促进豆荚肥嫩。紫菜豆侧枝很多,茎叶繁茂,互相拥挤,影响通风透光,常导致落花落果,所以应适当打去过多的侧枝。紫菜豆花很多,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下部花,可以早将花梗尖端的花柄打去一部分,以使植株减少高度,增加开花结荚数,使养分集中于荚果,提早成熟。
六、病虫害防治
病害主要有白粉病、炭疽病和花叶病,生长期间可使用波尔多液、石流合剂、代森锌、甲基托布津等喷洒防治。虫害主要有地老虎、跳甲、卷叶螟、豆荚螟。地老虎可在犁地及播种等农事操作时人工捕杀,其它虫害可用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。
1、主要害虫
(1)豆荚螟
主要以幼虫蛀入荚内取食豆粒,荚内蛀孔外还堆积排泄的粪粒。可为害菜豆、扁豆、豇豆、碗豆及大豆等。老熟幼虫体长13-18毫米,紫红色,前胸痛板中央有人字形黑斑,两侧各有1-2个黑斑。老熟幼虫入土越冬,翌年羽化产卵于豆株上,孵化后为害,旱年害虫发生重于雨水多的年份。
防治方法:调整播种期,使荚期避开成虫盛发期。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喷药,可用90%晶体敌百虫700-1000倍液或青豆一遍净乳油2000倍液或20%杀灭菊酯3000-4000倍液,隔7-1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(2)蚜虫
主要寄主有蚕豆、豇豆、吸取斗液,引起植株生长势减弱,严重时停止生长,还传播病毒病。
防治方法:以药剂防治为主,常用药剂有40%乐果乳油1500倍液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50%避蚜雾3000倍液,连喷2-3次。
2、主要病害
(1)细菌性疫病(叶烧病)
可为害多种豆类,主要为害叶片、茎蔓和豆荚。叶上有渍状斑点,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,干燥时病部半透明,后穿孔,最后全叶干枯似火烧状。茎部病斑红褐色,长条形,稍凹陷,后干裂。豆荚病斑近圆形,稍凹陷,潮湿时病部可溢出黄色菌脓。高温多雨、缺肥、杂草多、虫害重的田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选用耐病品种。消毒种子。田间始发病时用抗菌剂401 2000倍液,1:1:200波尔多液或80%代森锌可湿粉剂800倍液,7天喷雾一次,53%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,或72%克露800倍液,连喷2-3次。
(2)炭疽病
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豆荚上,初由褐色小斑点扩大为近圆形斑,病斑中央凹陷,可穿过豆荚侵害种子,边缘同心轮纹。叶片病斑多叶背沿叶脉呈多形扩展,由红褐色变褐色,潮湿时病斑分泌红色粘稠物,茎部上病斑稍凹陷,褐色。
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。温暖、高湿、多雨、多雾、多露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。重茬、低洼、栽植过密、粘土地、管理粗放者,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:实行轮作。种子消毒。增施磷钾肥。发病初用1:1:200波尔多液,或50%多菌灵,或80%代森锌可温性粉剂800倍液,或炭枯宁800倍,或25%施保克1000倍液,每隔5-7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(3)锈病
主要为害叶片、茎和荚,以叶片受害最重,初期为黄白色小斑点,后渐成为黄褐色凸起的小疱,病斑表皮破裂,散出铁锈色粉末。后期产生较大的黑褐色凸斑,表皮破裂,会露出黑色粉粒。
高温、高湿发病严重。露水多的天气蔓延迅速。
防治方法:轮作倒茬。发病后用25%粉锈宁2000倍液或40%敌唑酮4000倍液,或无锈园1000倍液,2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
七、采摘紫菜豆有学问
天上无筋紫菜豆从播种至开始采摘,春季从播种至收获60~70天,前期温度低,栽得越早,生长期越长。秋季从播种到收获45~50天,采收期30~50天。
如何正确的采摘柴菜豆?
柴菜豆采收是柴菜豆生产中重要的一环。做到正确合理,适时采收,能多产优质柴菜豆,实现增产增收。那么何为正确的采摘方法:
1、采摘时间:紫菜豆的采收要掌握成熟度合适,太嫩影响产量、太老影响质量。一般采收适期为7-8分熟时,采收时间应在花谢后8天左右。这时紫菜豆嫩脆,纤维少、品质优,每天具体采收时间以上午9时前下午6时后为宜。
2、采收方法:采收时,要用中指顶住花梗,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柴菜豆,轻轻的掰下来,不要强拉硬扯,不要折断花梗和弄掉花蕾,不要采半截,要有顺序地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依次采净粗细、长短、成熟度一致的豆角,不能漏采和强采。漏采宜形成老豆荚,即影响其他菜豆的生长,又会降低品质,减少收入。
菜豆百事通
紫菜豆是菜豆大家族中的一员,菜豆在东方文化里称为“福豆”,可以谐音为:“福寿”,意为幸福安康,长命百岁,是后辈对长者的心愿和祈祷。“豆”又与“豆蔻年华”巧妙契合,意为风华正茂,朝气蓬勃,是社会对青年男女的希望,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。
一直以来,紫色都代表着神秘与魔幻、高贵与浪漫,同样,紫色的食物也被赋予了很多神奇的色彩。紫色蔬菜中含有最特别的一种物质花青素,花青素除了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、预防高血压、减缓肝功能障碍等作用之外,其改善视力、预防眼部疲劳等功效也被很多人所认同。对于女性来说,花青素是帮助防衰老的好帮手,其良好的抗氧化能力,能帮助调节自由基,长期使用电脑或者看书的孕妈妈更应多摄取。